在高濕度地區,古蹟修復的最大敵人:水泥

The greatest enemy of historic restoration in high-humidity areas by Cement.
green trees near the temple
Photo by www.EPiC VIDEO.es🎥 on Pexels.com

前陣子在研究清邁因爲地震和大雨所倒塌的佛塔,進而找到些有關古蹟修復的資料。其實這些百年寶塔的毀壞,有部分的原因在於過去單位在進行修復的時候,所使用的材料選用上有問題(也有因為當時技術尚未成熟的原因)。

近來,在建築或是古蹟修復的時候常被作為材料使用,因為「水泥」取得容易並且成本低,使得過去甚至是現在。但是,現在卻發現則是對古蹟造成不可逆的毀損。

gray ruins
Photo by icon0.com on Pexels.com

以清邁的Wat Chaiwatthanaram舉例,會有這樣的結果產生是因為,過去寺廟的建築並非用水泥,而是「磚砌」加度的部分則是使用另外調製的黏著劑或是石灰來填補。

再加上泰國炎熱潮濕的氣候,「石灰」更是可以幫助排水,使得建築得以維持。相比「石灰」,其實「水泥」的排水性更好,但是其成分的密度影響了磚塊,使磚塊表面產生結晶,將原本「黏著」的功能變成了排異。

selective focus photography cement
Photo by Rodolfo Quirós on Pexels.com

「水泥」其實不是近代的產物,而是在遠古時期古希臘喔馬人將火山灰和石灰混再一起的物質,最後才由專家進行特定比例調製並販售售到全球。目前,大家所熟知的水泥混合了更多的化學物質,但是對於高濕度地區來說,較為不適用。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有大量海砂屋原因。

如同台灣的沿海會有貝殼和石頭所砌的牆、或是古老的石牆,會因地制宜的選用像是蛋白、貝殼粉、糯米為黏著劑。

brown concrete building
Photo by Javon Swaby on Pexels.com

在泰國進行古蹟修復,目前主要會是以混合石灰石、大理石和貝殼作為主要的黏著劑,其他再根據不同地區與修復物件進行比例或是原料的調整。在泰國,因為傳統古寺廟眾多,不僅是建築架構還有寺廟的壁畫與雕塑等都是當地建築系在學習的時候,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未來也期望透過更多高科技技術的輔助,使古蹟修復可以有更進步的發展。

Editor: Chaba
Photo Credit:Pexels
Reference: Material Rooms國家文化記憶庫

Total
0
Shares
Prev
曼谷設計週2023:精選「8大亮點」活動回顧
UwAAAABJRU5ErkJggg==

曼谷設計週2023:精選「8大亮點」活動回顧

The highlight collection of BKKDW2023 by narak,club

Next
War的童趣設計與執行力:olulo projects
UwAAAABJRU5ErkJggg==

War的童趣設計與執行力:olulo projects

War's unique brand "olulo projects" opened a pop-up store in Siam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