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因為適逢鬼門開,也提醒大眾在這個月要更加心存感恩並且小心行事。在佛教當中,也常會將農曆七月稱為是是吉祥月和歡喜月,這次NARAK.CLUB透過「LUCKY7」系列特輯,從藝術創作角度切入,帶大家一同認識藝術和泰國的宗教信仰交織下的文化。
首先是從台南市立美術館在2022年6月份開展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覽開始。
該檔展覽為法國巴黎的凱布朗利博物館(法語:Musée du quai Branly)於2018年所舉辦的《GHOSTS AND HELLS:The underworld in Asian art》,在台南市立美術館在融入台灣在地文化所辦理的藝術特展。對於擁有多元信仰文化為我們生活一部分的台灣人來說,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切入與欣賞,如果要追求感官刺激,台灣在地有許多的景點帶來的震撼度會更高。
凱布朗利博物館的設立宗旨在於讓大眾可以認識並了解非西方世界的藝術與文化,該檔展覽側重在日本女鬼、中國殭屍和泰國格拉蘇與東南亞傳說當中,通過宗教藝術、戲劇、電影、當代設計和漫畫等進行陳述,以西方視角來看這檔展覽可以更深入了解東方信仰文化的多樣性。之前該館也有辦過在台灣極具話題與藝術性的《極樂天堂》紙紮展,將本限於宗教儀式上的物件,以藝術品的形式躍上大眾視線。
南美館當中,主要是選擇大眾熟悉的「鬼妻娜娜」以及擅長塑造驚悚氛圍的恐怖鬼片中常見的克拉蘇,以及泛靈信仰所衍伸出的相關議題,作為整個泰國相關的展覽敘事線。
多數人對於「鬼妻娜娜」的印象多源自於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淒厲人妻》和曼谷的馬哈布寺(Wat Mahabut)的娜娜祭壇。泰國民間,更加廣為流傳的是在展場有模型也出現在許多的海報的「克拉蘇(KRASUE)」,其常見在東南亞的鄉野傳說,通常以年輕貌美的女子現形,她沒有下半身,頭部以下的器官通常是包含心臟和胃以及一段腸道,而腸道的意思是強調貪婪。
女鬼稱之為是克拉蘇(KRASUE),男鬼則是克拉寒(KRAHANG),他們出現在同一個區域。在2019年,其做為題材,由Oab 主演電影《飛人類之吻》。目前在NETFLIX上架。製作公司預計會在今年推出續集。
展場當中四散展示許多泰國藝術作品,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靠近出口處的「Phi Ta Khon」的面具和服飾。「Phi Ta Khon」指的是隨佛陀從森林出來的鬼靈,特性是喜歡搗亂、跳舞與帶給大家歡樂,後來衍伸出為「鬼面節」。 更詳細的資料可看亞太研究論壇的《鬼面節(Phi Ta Khon Festival): 一個泰國丹塞地區的民族誌書寫》一文,有更詳細的說明。
如果有關注泰國娛樂圈常會聽到「做功德」一詞,在泰國,當地人相信「做功德」這件事具有祈福和消災的功能,多數相信其有以下幾個好處:避免下地獄、利益後代、父母死後才有好吃穿、消災去病以及凝聚社會威望,反之則會遭來厄運。
普遍常看見的就是放生和餵養動物,另外一種則是在當地寺廟有「捐棺」幫助弱勢處理身後事。並且,在台灣多會集中以置放在靈骨塔或是自然葬的形式處理骨灰,在泰國則是會有不少寺廟提供存放逝者的骨灰並祭拜,有些廟宇也會有特定區域辦理喪事。 另外,有些被視為是得道僧人在肉身不腐或做過防腐處理,提供大眾貼金箔與供奉,有別於台灣文化的文化差異,使得泰國增添許多神秘色彩,同時也可以在當地參觀的時候可以有多一點的認識之後再有所行動。
【NARAK.CLUB的LUCKY7 SPECIAL】
01+ 2022年台灣最具話題性的美術展:以泰國視角看台南市立美術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
02+ 從法國捲起對泰國地獄印象的藝術探索風潮:DC NAROK:Collective Hellxibition
03+ 戛納金棕櫚獎泰國第一人: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影像中的生命輪迴
04+ 連接泰國影像藝術與超現實關鍵字:GHOST 2561
05+ 泰國的宗教信仰、統治工具與藝術:MODERN CHARADE
Editor:Neng WANG
Reference:Tagged with link
Photo Credit:Tainan Art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