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泰國當紅女星Mai Davika與實力派演員Most Witsarut聯手出演的《A Useful Ghost》(有用的鬼魂),由新銳導演Ratchapoom Boonbunchachoke執導,榮獲第64屆坎城影展「影評人週大獎」,不僅為泰國電影打開了國際影壇的大門,也將一場關於死亡、污染、社會壓迫與歷史記憶的對話,帶入全球觀眾的視野中。
吸塵器裡的靈魂與社會的真相
片中講述男子因妻子死於粉塵污染而悲痛不已,沒想到妻子的靈魂竟附身在吸塵器上回到他身邊,揭開吸塵器工廠內被鬼魂附身的靈異現象。在此超現實背景下,電影運用荒誕與幽默的敘事形式探討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像是目前AI智能高度發展的情況下,「人」又該如何被定位,是否只有在「有用」時才被允許存在?這不僅是對當代社會進步的反思,也對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勞動提出質疑。
它也觸及泰國目前最嚴重的環境議題「空氣污染」。導演巧妙地讓吸塵器成為象徵與隱喻,因為電影中,吸塵器的背後功能一方面清理環境,一方面卻也掩蓋了社會對污染問題的冷漠。
尤其,電影也在後半段強烈指涉1976年的法政大學屠殺事件與2010年的紅衫軍政治抗爭,透過劇中人物的回憶與互動,帶出泰國社會至今未解的歷史創傷與政治矛盾。
除了在坎城影展大放異彩外,《A Useful Ghost》也榮獲首屆由時尚品牌Ami Paris贊助,於影評研討會(La Semaine de la Critique)所頒發的Ami Paris電影獎。這項獎項不僅象徵對青年導演的支持,也展現了時尚品牌跨界文化的力量。Ami Paris藉此將品牌從時尚延伸至電影領域,形成時尚與藝術間更深層的共鳴。
另外,海報的美術設計也是電影之外的一大看點。主視覺由以拼貼藝術聞名的藝術家操刀Kamonlak Sukchai,字體設計由泰國字體設計師Smich Smanloh以及視覺設計交由在地工作室Cadsondemak處理。
一場電影的革命:從恐怖到社會反思
在影視之外,這部電影的社會觀點與隱喻性,也令人聯想到現今泰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趨勢。各家近年都在打造「便利性」與「現代化」住宅上表現亮眼,卻也不免讓人聯想到對人性價值與環境議題的忽略。雖然說是以市場區分與行銷賣點來探討,但我們也可以根據各家的核心理念,搭配電影來看泰國生活。
像是,AP Thai近來主打人本與智慧住宅,象徵電影中對人是否只有在「有用」時才能存在的探討。Sansiri則注重綠能與社區感,正如導演對空氣污染與環保議題的警示。Ananda面對的是都市年輕族群,他們正是電影中呼喚社會關懷與政治覺醒的主角。至於Pruksa與Origin,更代表了庶民與中產階級對基本生活品質的渴望與需求,呼應電影對勞工與底層者的關懷。
《A Useful Ghost》是一部將鬼魂、吸塵器與社會批判巧妙融合的創新之作。它用一種看似荒謬的敘事形式,讓觀眾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環境、社會價值與歷史記憶。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僅標誌著泰國電影新浪潮的崛起,更是一部融合藝術性、政治性與娛樂性的電影新範本。接下來,它也將前往參加瑞士盧卡諾影展。
Editor:Han
Photo Credit:Variety、185films@facebook
Reference:IMDB、ASIAMOVIEPULSE、Bangkok Post